2025科普月再掀高潮!走进新民大街,解码建筑里的长春故事
9月27日上午,2025年全国科普月吉林省重点活动——“阅见科普·智启九州”科普阅读交流活动在新民大街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迎来又一高潮。本次“建筑遗产科普”专场活动,活动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、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主办,吉林省出版集团协办,活动特邀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东北区分主编杨宇走进新民大街,以《城市肌理中的历史密码》为题开讲。现场吸引百余位市民参与,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超2万人次。

活动现场,杨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,聚焦新民大街沿线建筑遗产的当代价值。他以“建筑如何讲述城市故事”为核心,通过对比历史图纸与现状影像,深入解析了伪满时期建筑在功能置换中的适应性改造。同时,他首次公开了部分建筑在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中的技术细节,生动诠释了“保护与利用”的平衡之道。

杨宇强调,长春的20世纪建筑不仅是历史的“见证者”,更是城市发展的“参与者”。他提出“建筑遗产活态传承”理念,倡导通过功能更新、文化植入等方式,让老建筑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。讲座结束后,不少观众表示:“听完想立刻带着家人重走新民大街,发现身边建筑的新故事。”
为增强科普的趣味性与参与感,主办方在活动现场设置了建筑主题集章打卡区。参与者可领取专属打卡手册,通过扫码聆听建筑故事、加盖特色印章,沉浸式感受建筑魅力。同时,现场同步开展建筑科普书籍展售,《长春建筑遗产图鉴》等热门读物广受好评。

活动负责人表示,集章打卡和售书环节旨在打破科普的“次元壁”,让市民在互动中亲近历史建筑,让科普阅读真正“触手可及”。据悉,本次打卡活动将持续至科普月结束,预计覆盖市民3万余人次。
此次活动是吉林省“阅见科普·智启九州”系列科普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专家解读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,不仅深化了市民对本地建筑遗产的认知,更激发了公众参与保护的热情。

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表示,未来将持续以建筑遗产为科普载体,策划更多形式新颖的活动,让历史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,为吉林全面振兴注入文化科普新活力。